關於本站
- Sep 28 Wed 2016 17:17
4.大國民-論常民之渺小與巨大的可能性
- Sep 28 Wed 2016 17:16
3.《論社會運動的組織問題與傳播困境及其另類踐行向道的可能性》
談社運另類踐行向度的可能性發想與文化干擾的社會意義功能與其正當性
在公民織組因生存處境受體制問題所壓迫的抗爭活動中,形式除了集結遊行示威.喊口號唱唱歌表演激動或悲情的行動劇外,是否還有能讓受壓迫者更適切地或更依循其主體性,給予其運動的參與者自主發揮創意的空間與方法?
上述的問題意識可定義的更加明確直白,亦即為社會運動如何讓其參與者獲得主體化的自主權空間?織組設計抗爭活動的策劃人如何讓社會運動貼近其參與者生命的脈絡與其質性(領域能力) ?而不是讓社會運動淪為形式主義化的儀式活動,讓僵化的社會運動形式壓縮乃至扼殺了抗爭參與者的想像空間與其獨特的生命脈絡與其質性所未展露出的可能性潛力。
- Sep 28 Wed 2016 17:10
2.《論抗爭文化的最佳進路與建構維權者的抗爭文化》左翼傳播學課題
草根性的民主維權運動之抗爭的實踐不一定單只依靠街頭的抗爭,亦即群眾的示威遊行。改革社會的社運形式或抗爭手法,必須回歸到其實際的運動情境中,依照其角力位置與生態關係的位屬,與整體環境的民主意識發展的程度,來進行抗爭策略的思考。而一個將抗爭目標與手段之間內在的關係之意義與價值混淆的社會運動,終將因其踐行之形式手段與其抗爭目標的斷裂而導致失敗。
而若一個社會運動單純只以某種面向的抗爭手段,對其社會環境與其成員提出抗訴或請求時,也易於導致其抗爭的對象找到其他回堵的防守方式。並且社運的目標群眾的情感也易於僵固化在其單調片面之單向化的訴求或抗爭形式中,進而縮減框限住了已感召群眾之革命的創造力。更甚者,進而產生支持動力的疲乏。
改革社會,牽涉到的社會關係網路是極其複雜。而其抗爭的手段就需要多元化,以豐富其抗爭策略的面向,將其抗爭的力度推展,甚至綿密化為公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份。鑑此,抗爭已不再被單純視為一種手段與策略。抗爭已然被抗爭者視為日常生活中的活存美學之體現。而積累此種活存美學的體現之物,亦即為抗爭者的抗爭文化。
- Sep 28 Wed 2016 16:03
踐行計劃藍圖-一個左翼志職的生涯規劃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