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走得太遠時,他還能找到歸途嗎?」這是在《昨天》的文宣標語。
「1997年的這晚,賈家充滿了寧靜。
「賈宏聲自殺了。2010年7月5日。對於這樣的一個人,他只是應驗了大家的預感而已。相信他的父母、朋友,及之前所有看過《昨天》並為之感慨的觀眾,許多人有過這樣的不詳感想:賈宏聲肯定會自殺!」
「離開,是最好的選擇,身邊的很多朋友,都和他很好,說過他很多事情,包括十幾年前,他常站在陽臺上,呈飛翔的姿勢,終於,他孤獨的飛了……
你不知道的,永遠是真相。」
──導演高群書
「賈宏聲的自殺似乎早有徵兆,這部電影,以及眾多帶有賈宏聲個人色彩的電影,幾乎都無一例外的指向自殺。我總在想,43歲的賈宏聲,站在高樓上,此時的他青春不再,激情不再,沒有事業,沒有愛情,看著鏡子裡日漸蒼白的頭髮,死亡是他唯一的歸宿。
歌德說,任何一顆成熟的心都想去死。而對賈巨集聲以及無數像賈宏聲這般認真生活卻又無時不刻感到生活的蒼白無奈幾近絕望卻又覺得自己可以做些什麼的人來說,每一天都在跟自己較勁,在內心煎熬。當年華不再時,當支撐他活下去的信念也就是我能夠做些什麼,慢慢變得渺茫無望時,死亡的到來理所應當,恰逢其時。」
──引用自富蘭克木 〈記住那些我們曾經擁有的珍貴時光 〉評論 昨天
賈宏聲終其一生都在追求著純粹、潔淨:要真、要善,還要追求美。他嚮往著所有美好的一切,嚮往著可能永遠也追求不到的自由境界;但這些關於尋創神性的理想堅持,對這骯髒、鄙陋的人世間來說,卻是個美麗的錯誤。
千差萬別的生命際遇、錯交的人生價值,就此漸行漸遠地分道揚鑣。
在面臨永恆的枯竭、萎靡,虛耗光他所剩不多的真誠熱情以前,選擇了一個超出常軌所能理解的極端方式,去擁抱他僅存剩餘的自由。
而這個思考的過程,用掉了他的整個青春,他活的太認真了。
他也太強大了,強大的可以不依靠任何人。
同時他太脆弱了,脆弱到不能在現實中生活。
其實他太想幹點什麼了,他想做一個優秀的演員,他想組建一個偉大的搖滾樂隊。
而當理想和現實的巨大落差展現在他眼前的時候,他只能以一種近乎歇斯底里的態度對待一切。很苦。」
「賈宏聲已經死了五年了,後面還有五十年,五百年……
「他就那樣,挺較勁的,做什麼都比別人過。他這人比較極端。
極端。一個極端的理想主義者,怎麼在這個現實到極端殘酷的社會中生存下去?
評論 昨天
「賈宏聲之所以值得紀念和考察,是因為他的死凸顯了許多理想青年的潰敗,而他的弱點也代表了許多人的弱點,他的悲劇不是一個人的悲劇。」
「我想我心裡住著這樣一個他,自私、暴躁、殘酷同時也直率、靈敏、善感,也讓我自以為是的以為每個人心中也都住著這樣一個他,只不過有的睡覺了,有的磨盡了,有的消失了。而他心中的這個“他”一直以最正面的方式活著,並且激烈地表現給這個世界看。」
「看完昨天,我才真正知道我這一生的青春都要找什麼。
找青春的衝動
找青春的懲罰
找青春的快樂
找青春的悲傷
讓我的人生觀有了重新更成熟的定位。
我把賈宏聲那種勁兒視為精神偶像
從這部電影我更多的深入進了搖滾與電影的世界。
感謝這部電影,然我知道了我要看什麼,我在想什麼。
謝謝~」
「那是一部讓人看完心裡很難平靜的電影,因為這電影和其他電影不一樣,完全不娛樂,而且看著很窩心。你看到了某種真實,在荒誕下的真實,一個不正常的人,做著不正常的事,有著完全不正常的心理。他活的與世界格格不入,他想追求一些東西,但他自己也不知道那是什麼,結果自己和自己較勁,自己痛苦,而且搞得周圍的人都痛苦,越愛他的人越痛苦。
這種人當然不是主流,他們就是典型的極少數一小撮。這種人中有極少數一小撮在死後會被稱為偉大的藝術家,作品被無數富商追捧,賣到上千萬上億,被奉為經典。而在他們活著的時候,會被送進精神病院,一部分被改造好後和常人無異,另一部分沒有被改造好死在某個角落裡。
僅以此文獻給所有懷抱著理想與熱情的追夢人。
你們並不是失敗者,只是這個世界無法用他們的價值尺規去衡量你們的貢獻。
2017/9/20
完整賞析評論
留言列表